北京302医院入秋如何防治秋燥
立秋后,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地面上,将逐渐被冷性高气压所控制。而在高空,夏季盘踞在这里的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仍没有向南退却。由于地面和高空都在高气压控制之下,这时的大气中必然下沉气流盛行,空气被压缩,就会出现秋季所独有的:天高云淡、空气清爽、雨量相对减少、气候相对干燥的气候,也就是所谓的秋燥。
当人体体质下降,自身调节能力不能适应秋季的这种气候变化时,就会出现一些不适表现,最常见的有:唇口干燥或皲裂、鼻干目痒、咽干口燥、干咳少痰等。一般来说可以通过饮食调节来缓解,也就是常说的“秋季进补”。
中医认为秋燥最易伤肺。立秋以后进补当以“润肺”为主。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麻”即芝麻,具有滋阴润燥之功。而具有滋阴润的食物很多,如百合、梨子、木耳、芡实、菱角、板栗、蜂蜜、甘蔗及大部分蔬菜。秋令果品中,以梨为最佳,其性甘凉,具有润肺、养阴、滋燥、化痰、通便之功效。但也不可过度生食,以免生冷伤及脾胃,熬汤或制作成秋梨膏服用最佳。
中医认为养胃可以补肺,食粥和胃补脾润燥也是“秋补”之上策,若用上述食物煮粥或炖食则更能起到良好的益肺润燥生津止咳的作用。此外,凉爽秋天可使人胃口大开,而此时进食一定要注意不可太随意,仍应以养胃润燥为前提,采取清补、单补之法,像鸭肉、海参、黄芪、麦冬、沙参等药食品为席上佳品,鸡肉、牛肉、鸽肉、羊肉、当归、熟地黄等较偏温热之品也可适当食用,但对于狗肉、鹿肉等大温大热之品除非阳虚体质者应尽量少吃。
若秋燥症状严重者,当以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秋燥按人的体质与感受燥邪的程度一般分为“温燥”与“凉燥”两种,简单的说脾胃虚寒的多见“凉燥”,这类病人舌质多胖大有齿痕,若自服枸杞、山楂、西瓜等会使咽干口燥症状加重,可用中药陈皮、紫苏等泡水或组方治疗,干咳者可选择成药止咳橘红丸。而肺胃实热型体质多见“温燥”,这类人身体偏瘦,舌质偏红甚至有裂纹,可用菊花、桑叶、麦冬等泡水或组方治疗,干咳则可选择养阴清肺口服液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临床上见到的秋燥致病不仅仅如此,表现多种多样。明代医家吴鞠通指出:“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因此对于在秋季出现或加重,并反复不愈的患者当在专业中医医师指导下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