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潘国宗教授最新出诊时间表
上世纪60年代成为著名内科学专家、医学教育家张孝骞教授的研究生,此期间,还在我国著名生理学家王志均教授指导下学习消化生理。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第一批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消化病研究所进修。
回国后历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教授、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内科消化专业组组长、消化内科临床消化病研究室负责人、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世界胃肠病学组织理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北京医学会理事、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会主委、名誉主委等。现为美国胃肠病学会荣誉国际会员。担任过《临床消化病杂志》主编、《中华消化杂志》副主编和顾问,《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胃肠病学》等杂志的编委。
对消化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全面,尤其对炎症性肠(IBD)病、肠易激综合征(IBS)、消化性溃疡等胃肠道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20世纪80年代前IBD在全国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肠结核,通过潜心研究,与著名病理学专家刘彤华院士共同提出诊断标准,其中克罗恩病(CD)的鉴别诊断文章,一直作为经典文章沿用至今。近十余年来对临床最常见、较难治的“肠易激综合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痢疾感染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发病机制;以通讯作者在英国Gut杂志(2004)发表了署名论文,该杂志同期刊登了“East meets West(东西方的交点)”的专家评论文章,认为该研究把肠道感染在IBS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提高到全球的视点。
迄今发表论著200余篇。他主编的《现代胃肠病学》大型专著(1994)获1995年第7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及1996年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译的《胃肠急症学》(美国版,2000年)获得2001年新闻总署的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其科研成果《胃肠激素及其受体研究的临床意义》获1991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胃肠激素及其受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肠易激综合症的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5)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6)。他被评为2009年度协和杰出贡献专家。
医生 | 科室 | 日期 | 地点 | 电话预约 | |||||||||||||
潘国宗 | 特需消化内科门诊 |
|
东院 | 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