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阜外医院说如何远离心脏病
心血管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80%与环境因素特别是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有关。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血压水平、血清总胆固醇、不合理的膳食(如高盐、低钾、热量过高、高饱和脂肪等)、吸烟、糖尿病、肥胖。控制这些危险因素,能对心血管病起明显的预防作用。
心血管病的主要预防内容包括:
(1) 用非药物和药物方法,通过预防和治疗,控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2) 控制糖尿病;
(3) 戒烟和制止吸烟;
(4) 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及控制体重。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患者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与积极的非药物治疗。
我国新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水平大于140mmHg,舒张压水平大于等于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
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因素,包括:(1)超重、肥胖 (2)膳食高盐、低钾 (3)长期大量饮酒 (4)缺乏体力活动 (5)长期精神紧张 (6)膳食低钙、高饱和脂肪酸及低蛋白质等。
针对以上几点改善生活方式,是非药物治疗的主要内容。其中需注意的问题有:
减重的办法包括减少热量的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量,加大热量的消耗。
减盐需注意同时控制酱油的用量和少食含盐高的食物,可使用低钠高钾盐。
饮酒量应限制于每日20克以下。
锻炼时应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量力而行,避免发生意外。
日常饮食应以谷类为主,约300-500克每日,多吃粗粮、杂粮;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每日新鲜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克;豆类及豆制品平均50-100克每日;每天食用250克牛奶或酸奶;每日食用瘦肉或禽类50-100克;蛋类每天食用量不宜超过1个;鱼类1-2次/周,每次150-200克;每天25克左右植物油,少用或不用动物油;糖果和糕点不宜多吃;合理分配三餐,早中晚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50%。
药物治疗须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进行。
血脂异常主要是指:
1.血清总胆固醇(TC)或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
2.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
3.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
TC与TG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率有明显的关系。
以下人员应注意监测血脂:
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硬化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吸烟者。
3.有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4.有黄色瘤或黄疣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6.40岁以上男性。
7.绝经后女性。
原发性血脂异常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和改善生活方式获得改善,有些需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膳食治疗、控制体重、增加体育运动和戒烟几个方面,其中以膳食治疗为重点。
如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适当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多吃含食物纤维多的食物包括某些谷类、豆类、蔬菜及水果以降低血清TC,且有利于消化道健康。
成年人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每天至少应有中等体力活动30分钟,一天内间断的、多次的体力活动也可累积计算。
一些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均和肥胖相关:肥胖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的程度和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相关;体重降低往往伴之血压得到控制以及胆固醇水平得到改善。此外,肥胖还与Ⅱ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脑卒中、女性生殖系统健康(卵巢多发性囊肿、月经失调、不育等)、呼吸功能(睡眠呼吸暂停)、肌肉骨骼疾病(背痛、骨关节炎以及痛风)、癌症、胃肠道疾病(胆囊疾病和肝脏疾病)及心理问题有密切关系 。
判断肥胖的标准常用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 (m)] 2。正常范围为BMI 18.5~23.9。
肥胖患者适当减重是有益健康的,可使血压、血糖下降,其他各种危险因素减少。
减重的主要方法有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必要时的药物辅助。其中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合理改变膳食结构及数量、增加体力活动、改善生活习惯和观念、矫正造成过度饮食或活动减少的特殊习惯。
减重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患者须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且减重过快不利于身体健康,一般以每周0.5公斤为宜。如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合理运动并进行必要的药物辅助则最为理想。
- 上一篇:北京阜外医院求医前的准备
- 下一篇: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预防心脏病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