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挂号网 >> 北京大兴兴和骨伤医院 >> 北京兴和骨伤医院医疗动态 >> 北京兴和骨伤医院孟和教授印象记

北京兴和骨伤医院孟和教授印象记

来源:北京大兴兴和骨伤医院  咨询: 人 预约电话:15810063221

编者按:这里发表的《孟和教授印象记》的作者宋凡同志,是新华社记者,曾在27年前访问过孟和教授,并在《北京晚报》和《半月谈杂志》上发表过孟和教授的专访文章。当时用孟氏架治疗畸形腿刚刚开始,而现在这项新技术越做越强越大,全国许多家医院也采用了这项新技术。而孟和教授本人也是“今非昔比”,特别是作为年近八旬的资深中西医结合的骨科专家,是老而弥坚,仍然奋战在骨科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上。作者深受感动,因而写下了《孟和教授印象记》。

                                  孟和教授印象记
                                                                    宋 凡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两句颂牛诗。写牛在喻人。在笔者的印象中,如果用它来比喻孟和教授的敬业和创新精神是比较贴切的。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孟和教授正是以这种老黄牛的品格和毅力,在骨伤科的临床治疗和医学科研领域里辛勤地耕耘,不间断地拓荒和开掘出一片又一片的新天地,为社会造福。
    孟和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创伤骨科主任、生物力学室主任、著名中西医结合资深专家、矫形专家、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骨伤外固定学会理事长、中西医结合学会创伤骨科外固定学会主任委员。他还应邀为台湾中医骨伤学会第二、三届顾问,长庚大学中医系硕士班客座教授。

                  今非昔比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笔者曾以新华社记者身份采访过孟和教授,并在《北京晚报》和《半月谈》杂志上先后发表了“孟和医生的人物专访”。《北京晚报》1983年1月7日刊登的《治罗圈腿的骨科专家》一文中有这样的记述:孟和用“骨折复位固定器”新技术治疗罗圈腿(又称“O”形腿)刚刚起步,当时处在试验阶段,治愈的“O”形腿患者仅有10例。
    光阴如白驹过隙,迄今已有27个春秋。在这27年中,孟和教授在骨伤科治疗和科研上从未歇过脚步,取得了丰硕喜人的进展和成果,仅他个人治愈的罗圈腿畸形累计达6千余例。如果以他创造的孟氏疗法治愈的畸形腿患者,据不完全统计可达1.5万例。而且,矫正畸形腿已从原来的“O”形一种发展到现在有4种术式。除了“O”形罗圈腿(双腿内翻形)外,还有“X”形(双腿外翻形)、“K”形(单腿外翻形)、“D”形(单腿内翻形)。这4种畸形腿经过腿骨矫正治疗后,都可以使患者双腿变成笔直美观健康的正常人。许多患者通过矫正治疗后焕发出人生的新风采和新希望。
    比如,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凤凰山庄总经理梁亚范,她患有双侧膝内翻畸形,两膝关节间距达8厘米。但她的职业要求她要有健康儒雅的外观。为掩盖自己的缺陷,她冬天穿着厚厚的泡沫棉裤来矫正,夏天穿长裙和高跟鞋或长筒靴子来掩饰,可谓度日艰难。但是,经过在北京兴和骨伤医院手术治疗后,近50岁的梁亚范的双腿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直挺、修长、白皙、美观的形象。这时,她对10多年来苦苦没有寻找到孟和教授而深感“相见恨晚”之憾。2008年3月,她面带自信的微笑,返回工作岗位,从此人们在凤凰山庄能经常看到一个英姿绰约的高管的靓丽身影。

                孟氏疗法

    近来重访孟和教授,给笔者留下的最难忘的印记是孟氏疗法。孟氏疗法是离不开孟氏架的。孟氏架是大地震的产物。1976年7月28日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大批伤员的救治给骨科医生出了一个大难题,其托运、抢救、治疗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唐山工厂企业、民房、医院一片瓦砾,像往昔那样按部就班地出诊行医显然救不了“急”。当时,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病人虽然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一些需要牵引的患者因不断的余震恐慌不愿捆在床上治疗。这就使孟和医生萌生了完成酝酿已久的以机械牵引替代重力牵引的设想。其实,早在1963年在天津工作、从天津医学院毕业刚刚二年的青年孟和就在《天津医药骨科副刊》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柳木夹板外固定治疗骨干骨折的力学研究》的论文,已经为这个“设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在吴玉升工程师等协助下,孟和多次反复琢磨、讨教、研究、实验,在20世纪70年代末终于发明了系列骨折复位固定器——孟氏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孟氏架在实践运用中结合临床工作与理论研究,循序渐进地完善和提高了孟氏疗法,铸就了骨科学术的一项新成就。
    应该说,从治疗一般骨伤病人到矫正治疗畸形腿患者,这是孟氏疗法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一个重要内涵。
    “O”形等4种畸形腿的发病原因大致相同。其中一部分是先天性的,绝大部分是由佝偻病骨软化症或外伤等感染所致;还有一些病人是因为内分泌异常的影响引起的;小儿麻痹症也是殃成腿畸形的原因之一。这种畸形腿还容易引起下肢关节疾病,经常出现关节疼痛,腿打软,时间长了还会出现髌骨软化,继发膝骨性关节炎……因此积极矫治畸形腿,特别是采用孟氏疗法治疗,不仅能够还给病人一双健美的下肢,还可以免除骨关节病变的折磨。
    “拥有爱,奉献爱,这其中的快乐,只有做过了才能明白。”在孟和瘦削的身躯里就有着这样一颗炽热的爱心。孟教授强调说:做医疗手术尤其要搞好无菌操作,要百分之百的保证创口不受感染,这是医生最重要的职责。特别是骨伤科手术,一旦发生感染,那后果特别严重,患者如果因为手术感染而患骨髓炎,那将给他带来终生痛苦。因为这种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孟和教授接着说:骨伤病人多数是工农大众,因为他们在体力劳动中比较容易受到这方面的伤害。如果他们因做手术感染导致骨髓炎,就等于终身残废,而且还会因病、因残而致贫,使人困苦潦倒一辈子。正是这种理念,推动了孟和教授不断地思考、研究、完善孟氏疗法。
    从解剖学上说,人由206块骨头支撑着躯体,每块骨骼都由皮肉包裹,所以为骨伤患者做手术首先就要切开皮肉。但是,怎样才能切口小、创伤少、又能使正骨顺畅进行,乃至愈合快,不留后遗症呢?这就是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新技术应运而生的由来。这种新技术是孟氏疗法的又一个重要内涵。
    骨伤和畸形腿病人如果按传统方法治疗,手术后要用石膏固定或用螺钉钢板贴骨肉内固定,要在床上躺3个多月,骨愈合要18个月后再进行第二次手术取出钢板,此后病人关节功能恢复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孟氏疗法则是用三维立体弹性外固定(孟氏架)微创治疗。一般患者手术后一周时间内就可以下地活动,10至12周就可以拆除外固定器,畸形腿不但腿直了,身高还可以增长2—3厘米。18至60岁的畸形腿病人都可以用孟氏架治疗。
    由于孟和的骨伤科治疗和科研工作成绩斐然,曾荣获两届卫生部部长的奖励和题词。钱信忠部长1988年6月的题词是:“骨科复位固定器疗法是中西医结合产物,深入研究,逐步推广,为人类健康服务”。陈敏章部长1993年2月题词为:“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孟和教授2001年还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突出贡献资深专家奖。

                    走出国门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孟和教授相继撰写出6本专业著作,先后举办全国骨折复位固定器及生物力学培训班21期,培养出1000余名骨科技术人才。同时,孟和教授发明的孟氏架及其系列孟氏疗法,不仅在国内一些城市医院得到临床应用和推广,造福广大患者,而且还走出国门,迈出境外,得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骨科同行们的认可和赞许。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有如下记录:
    1987年,孟和教授应法兰克福BG医院骨科主任莱姆教授的邀请,参加第17届SICOT学术大会,并向大会报告了孟氏架和孟氏疗法,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同时,他还与德国恩迈克公司签定了中西医药物治疗骨髓炎协议,为中国医药走向世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989年,即从是年起孟和教授与日本札幌医科大学骨科教授中原正雄共同研究膝骨性关节炎的基础和临床,并进行手术交流,受益匪浅。
    1993年,由国家科学委员会组织的代表团,孟和作为代表团成员赴美国匹兹堡参加国际发明博览会活动。在这次博览会上,“孟氏架”和“孟氏架治疗骨折技术”获得INPEX金奖两枚。“孟氏架助残”获铜奖一枚。
    1994年,孟和教授应新加坡同济医院的邀请,赴该国为海外骨伤科提高班讲学4个月,得到新加坡同行们的赞誉。同年,他又应台湾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王廷辅院长的邀请,赴台湾为那里的硕士班讲学两个月,主讲“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与骨科生物力学”,收到普遍欢迎。台湾国民党知名人士(“立法院院长”)王金平为孟教授题词:“骨科圣手”四个大字,加以褒奖。

                退而不休

    我国一般职工届60岁退休,而孟和教授因工作需要或工作脱离不开,直到2002年古稀之年70岁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办理退休手续,而且是退而不休,每天比退休前上班工作还忙碌。正如古人所云:“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在这之前的2001年7月,孟和教授就应邀为北京市丰盛骨伤专科医院技术顾问,退休之后继续在此任职。
2002年6月和2003年3月,孟和教授分别被聘为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技术顾问和北京大兴兴和骨伤医院名誉院长。这之后到2004年11月、2006年6月和2008年7月,孟和教授又先后被聘为福建省泉州市正骨医院技术顾问、北京前海股骨头医院名誉院长和上海市闵行区中医院技术顾问。至此,他相继在北京和外地6家医院任职。
    眼下,孟和教授已经是78岁高龄的老人,但仍然如年轻人一样在骨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上奔忙,殚精竭虑地为广大骨伤患者奉献余热和爱心——“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像他的座右铭所言:“一旦作出了选择,就要执着地终身为之奋斗

北京兴和骨伤医院孟和教授印象记相关评论
北京兴和骨伤医院孟和教授印象记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